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分析 >
揭秘!屏幕比例持续变宽:是科技之进还是厂商之谋
发布时间:2024年12月12日 20时00分27秒 分析 人已围观
简介为何小时候“大屁股”电视多为 4:3 比例,如今 LCD 电视等 16:9 成标配?甚至有追求极致视觉体验的。...
你是否曾对这样的现象感到好奇:儿时家中的“大屁股”电视与显示器,大多呈现为方方正正的 4:3 比例,而如今,无论是 LCD 电视还是显示器,16:9 的比例几乎已成为标配,甚至有一些追求极致视觉体验的显示器,已然迈向了 21:9 的超宽屏时代?
今日,就让我们一同去揭开这背后的秘密,来探究屏幕比例的变化,是否真如你所想,仅仅是厂商为了节省成本而耍的小手段?
回忆那些过往的岁月,家中的“大屁股”电视,尽管笨重,但每当夜幕降临,全家围坐在一起的那份温馨与欢乐,至今仍令人难以忘怀。那时的屏幕,大多为 4:3 的比例,仿佛是对传统影像世界的一种执着坚守。然而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尤其是液晶显示技术的兴起,屏幕比例开始悄然发生着转变。
厂商们纷纷高举“更契合人眼视觉比例,更具沉浸感”的旗帜,将屏幕比例推向了 16:9,甚至更宽的 21:9。乍一听,这似乎是科技进步为我们带来的一场视觉盛宴。但事实上,真相往往比表面所呈现的要复杂得多。
让我们借助数据来进行说明。以 34 英寸的屏幕为例,4:3 比例的屏幕面积为 33.3 万平方毫米,而 16:9 的比例则缩减至 29.6 万,21:9 更是仅有 25.1 万。
这也就意味着,在相同对角线长度的前提下,屏幕比例越宽,实际使用的面板面积就越小,成本自然也就随之降低了。看来,节省成本这一说法,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。
但话又说回来,屏幕比例的变化,绝不仅仅是为了节省成本这般简单。在其背后,还潜藏着更为深层次的科技原理。
早期的 CRT(阴极射线管)显示器,由于受到电子束扫描原理的限制,屏幕比例的选择受到了极大的限制。电子束从屏幕的左上角开始,逐行进行扫描,直至右下角。
在这个扫描过程中,如果提高分辨率,那么刷新率就会下降,从而导致画面出现闪烁现象,影响观看体验。而 16:9 的比例,在 CRT 时代,意味着更高的横向分辨率和更低的纵向分辨率,这无疑会增加成本和技术难度。因此,4:3 的比例,在当时是最为经济、最为实用的选择。
再来看电视信号的源头——影像记录设备。镜头呈现为正圆形,理论上,它能够捕捉到的图像信息范围也是圆形的。但为了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,录制设备需要在圆形的信息中,找到一个最为合适的裁剪比例。
在摄影技术发展的初期,底片的格式多种多样,但大多数都接近于 4:3 的比例。因此,作为信息展示终端的电视屏幕,自然也遵循了这一比例。
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出现,屏幕比例的变化迎来了新的契机。液晶面板的生产,不再像 CRT 那样受到物理原理的严格束缚。更为重要的是,数字影像系统、非编系统、镜头技术以及数字化广播系统的快速发展,使得屏幕比例的选择变得更加灵活。
在液晶面板时代,4:3 的比例对于厂商而言,确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。因为液晶面板的生产,更倾向于标准化,宽比例能够更有效地利用面板材料,减少浪费。
因此,16:9 甚至更宽的比例,首先在电脑显示器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随着广播电视系统的数字化改造,4:3 的比例逐渐被淘汰,成为了历史的记忆。
如今,21:9 的超宽屏显示器,已经成为追求极致视觉体验的玩家们的新宠。它不仅能够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,还能在观影、游戏等场景中,带来更为沉浸式的体验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这种宽比例屏幕的出现,同样离不开成本控制的考量。
总的来说,屏幕比例的变化,是科技进步、成本控制、审美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革新,更是一种视觉体验上的提升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见证了科技的进步,也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。未来,屏幕比例又将如何变化?让我们拭目以待。